“一度暑出处暑时,秋风送爽已觉迟”,北京时间 8 月 23 日前后,我国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。作为秋季的第二个节气,“处暑” 意为 “出暑”,标志着暑气渐消、秋意渐浓,自然界开始呈现由热转凉的过渡特征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 150°,昼夜温差逐渐拉大,农作物进入成熟收获的关键期,民间素有 “处暑满地黄,家家修廪仓” 的农谚。
三候识秋:处暑的自然密码
处暑有三候:“一候鹰乃祭鸟”,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,陈列如祭祀;“二候天地始肃”,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,呈现萧瑟之景;“三候禾乃登”,黍、稷、稻、粱等农作物成熟登场。此时我国北方凉意渐显,南方则多 “秋老虎” 反扑,形成 “早晚凉、中午热” 的独特气候。
润燥养收,处暑养生黄金法则:
饮食调理重滋阴:秋季易生 “秋燥”,建议多吃银耳、百合、梨等滋阴润燥食材,少吃辛辣烧烤,可饮用蜂蜜水、麦冬茶缓解口干咽燥。
起居调摄顺天时:遵循 “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 的原则,早睡以养肺气,早起可迎晨曦养阳气,注意夜间保暖防 “秋寒”。
穴位按摩:处暑养生的增效秘诀
处暑时节,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可增强润肺润燥、安神助眠、健脾祛湿的效果,缓解秋燥带来的身体不适。
润肺首选:太渊穴与鱼际穴 太渊穴位于腕横纹桡侧端凹陷处,是肺经原穴,按摩时用拇指指腹轻揉 3-5 分钟,可补肺气、润呼吸道;鱼际穴在手掌外侧,第 1 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,用另一只手拇指按压旋转按摩,每次 1-2 分钟,能缓解咽干、咳嗽等秋燥症状。
安神防秋乏:神门穴与三阴交 神门穴在腕横纹尺侧端凹陷中,睡前用食指轻按 2 分钟,可宁心安神、改善睡眠;三阴交位于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,双手拇指交替按揉 3 分钟,能调节气血、缓解疲劳乏力。
健脾祛湿:足三里穴 足三里在犊鼻下 3 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,用拇指或食指垂直按压,每次 5 分钟,可健脾和胃、增强免疫力,应对季节交替时的脾胃虚弱。
处暑时节,顺应自然收敛之气,做好养生调理,方能为秋冬健康打下坚实基础